"企业号"航空母舰
发布于: 2014/03/11  4:23 pm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型号:“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
研制单位: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造价:4.5亿美元(1958年)
现状:在役
一丶概述:
美国“企业”(EnterPrise)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仅建造了一艘,目前部署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1.研发背景
继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服役后,美国海军又把目光盯到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上,打算用它来供大型水面舰只使用。核动力不仅使航空母舰具有无限的续航力,它还有别的长处:第一,由汽轮机驱动的航空母舰要使蒸汽保持实足压力,在飞行作业时可为弹射器提供用之不竭的蒸汽。第二,没有烟囱,不再有从烟囱冒出的烟气,飞机降落更容易了。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从烟囱里排出很热的烟气,吹到飞行甲板后端,造成很大的湍流。第三,上层建筑的设计更适于飞行作业和舰员工作,雷达天线阵能装在最合适的地点,不必再担心烟气的腐蚀。
在全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舰艇——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下水之后,发展核动力航母的计划也开始提上日程。1958年财政年度,美国订购了一艘核动力攻击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企业号”。
“企业”号(USS Enterprise)是美国海军史上名声最响亮的舰名之一,现役的CVN-65以经是第八次使用这个名字。历史上最着名的“企业”号,莫过于二次大战时代的“企业”号(CV-6)(第七次使用此舰名)航空母舰,即第二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它在1938年开始服役,在太平洋战争中除了1942年5月错过珊瑚海海战外,活跃于太平洋战争中每一场美日航空母舰对决与绝大部分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尤其在局势最艰难的1942年更是从未缺席,甚至在该年年底一度成为美军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等到大战结束,美国开战前就服役的航空母舰仅剩下“企业”号丶“萨拉托加”以及用于训练的航空母舰“游骑兵”号(USS Ranger CV-4)(未曾直接参与太平洋战争)三艘幸存,但是“萨拉托加”号在战争初期由于连续遭受战损,长期在美国东岸大修,在1942年几场攸关美国命运的航空母舰战役都告缺席,其功绩与身经百战的“企业”号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这艘功勋辉煌丶曾破天荒地接受罗斯福总统与英国海军嘉奖表扬的CV-6“企业”号在1947年退出现役,1958年拆解,未能作为纪念舰永久保存实在令人遗憾。当时“‘企业’号保存协会”曾努力设法保存这艘航空母舰,但由于无法募到足够款项而作罢。接着他们与美国海军达成协议,准许美国海军拆解企业号,交换条件除了将企业号上一些部件交给“‘企业’号保存协会”之外,美国海军还必须将当时正在筹划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企业号”,这就是现役CVN-65企业号的由来。
关于企业号的中英文翻译,尚存在着一定争议:绰号“Big E”的“Enterprise”虽然习惯上在中文环境中被翻译为“企业号”,但根据英美海军过去惯于使用各种美德作为作战船舰命名的习性,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进取”号或“勇往”号才是这艘航母应该使用的正确翻译方式。

最近发现好些船都叫企业号(Enterprise,例句:He works in a private enterprise.),还有航天飞机丶太空船,这让我产生了一点想法:
在这众多的企业号中,以美国货居多,这就反映了一个事实:企业在美国受到了特别重视。
众所周知,海军开支是强国军费的大头,不光是造船费,还有维护费,每一艘战舰都很重要,一般驱逐舰以上级别的战舰都有名字,命名方式多种多样,有用伟人命名的,有用地名的,有用神的名字的,还有一些用类似于“企业”这样的词命名。前三类没什么可说的,战舰本来就是一种强力机器,自然要用听上去很厉害的名字,而地名则显示出战舰与国家的联系。至于最后一类,则是今天要讨论的:
美国,一个半截国家,缺乏应有的发展过程,好似刚出生就成年似的,不像别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样的半截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由于刚出生就成年,就免去了青少年时期可能遭受的各种伤害,不像印度还有骆驼他们,小学没毕业就被撅了根胳膊,但由于没经历青少年,生活经验有限,没有主心骨。
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个明显缺陷——那就是缺乏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威力是巨大的,俄国丶德国,还有倭国,当然也包括最伟大的中国,都是利用民族主义的专家,民族主义好比就是兴奋剂,能在绝境中给人力量,而美国恰恰缺乏这一兴奋剂,你很难听说有人用“凶悍”一词形容过美国军队,而红军丶党卫军丶神风以及志愿军,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凶悍”一词所能形容的。
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是直接从商人时代开始的(以前文章上写过),商业在美国根扎得很深,美国人由于缺乏民族主义,只好另找根稻草抓着——钱。我们经常看到有关美国的文章提到“纳税人的钱”,美国靠不了民族主义,只好靠钱,用财富聚拢人心,为了聚拢人心,就得让大家有钱,有好日子过,离了美国就得受穷,所以只能在美国混,而为了保卫自己的钱,就得去为国家拼命,拼完命了,商人们没受大损失,为了让普通人以后接着为这些叼雪茄的胖子拼命,这些死胖子给大家发钱。
美国其实就是一个大企业,可能这就是企业号的由来,从政府人员背景就能看出,几乎没有不跟大公司有联系的!